|
为深入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方式与途径,提升课题管理指导水平和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牢固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及时、精准、高效互动的反馈课堂,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昌吉市第三小学深入推进全国“十四五”教育技术课题《基于数字技术的高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的实践工作。 |
|
2024年1月25日,昌吉市第三小学开展了线上说课比赛活动,此次活动邀请的专家有北京课题组专家组组长、特级教师李西刚老师,课题组指导专家、特级教师诸葛梅老师,北京东城区语文教研员、课题组指导专家张宇老师,以及昌吉学院王阁老师,同时还有来自昌吉、阜康、北京、海南等各地课题成员校的50余名老师参与此次活动。我校六位课题组教师带来7 节说课,由总课题组的资深专家担任评委,此次活动秉承全学科覆盖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说课展示,通过互动反馈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学习情境、丰富资源的教学活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
|
|
|
刘梦鸽老师的三年级语文课《富饶的西沙群
岛》,在互动反馈问题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有单选题、多选题、开放题,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田海霞老师的四年级语文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以及徐一平老师的四年级数学课《三角形的特性(2)》,利用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清晰明了地从教材及学情分析、单元及课时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策略、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说。特别是针对课中、课后不同阶段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互动反馈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度思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课堂。课后,北京东城区语文教研员、课题组指导专家张宇老师点评刘梦鸽老师的课时说到:刘老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抓住一个自然段的要点进行深度学习,这一点非常好,有效落实了语文要素,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还强调语文说课要说清楚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所使用的策略,就要围绕课后习题展开来说,才是一节成功的说课设计。课题组指导专家、特级教师诸葛梅老师对徐一平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进行了深入点评:徐老师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表达得非常规范,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把控思路都非常清晰,在《三角形的特性(2)》这节课中,徐老师设计的按点反馈问题恰到好处,有效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并指出,我们的按点设计不能只为了凸显活动而设计,而是应该在突破这节课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想要设计一节好课一定要注意知识前后的勾连,从知识层面、学生活动经验方面做好有效衔接。 |
|
|
|
覃海莲老师的六年级科学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赵中魁老师的四年级科学课《营养要均衡》,以及温定娜老师的一年级音乐课《隆咚锵》都将互动反馈技术融入到课堂,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
|
|
|
课后,专家组组长李西刚老师指出,通过运用互动反馈技术,学生的课堂反馈时间切实得到了节约,老师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强调:反馈问题设计不易多,但要能引起学生争议,引发学生思考。另外,老师们授课以后再进行说课,可以将上课反馈的数据以及课堂片段,适当列入说课范围,作为分析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以精准化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进一步加强互动反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
|
|
最后,课题主持人牛晓松校长对本次活动作全面总结:此活动不仅为课题组教师搭建了成长、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在加强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教师成长进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为课题研究的中期活动,我们将以此为基础继续研究与实践,从技术和学习者相融合的角度,将互动反馈技术深入实践与研究,引向利用大数据促进学习者思维发展的新高度。 |
|